让传统镂空工艺成为打开光影书写神圣的清真寺设计
热带地区的神圣几何清真寺设计 —— 在孟加拉国拉克希米布尔县拉姆戈蒂(Ramgoti)宁静的乡村环境中,阿斯萨拉姆贾梅清真寺(As-Salam Jame Mosque)以谦逊而富有意义的姿态矗立着 —— 这一建筑作品既反映了一个社区的精神追求,又回应了气候和环境的挑战。设计摒弃了对宏伟感的追求,转而由共情、本土智慧和对场所的深刻理解所塑造。
该项目的灵感源自传统的孟加拉宅基地 —— 人们用从池塘挖掘的泥土筑起高台,使房屋免受季节性洪水侵袭。秉承同样的精神,清真寺也建于类似的高台上,既让建筑扎根于当地的抗灾智慧,又赋予结构和精神以升华之感。清真寺包含两个礼拜堂:西厅为单层空间,供日常礼拜使用;东厅为双层通高空间,用于主麻日、开斋节礼拜及宗教教育(Maqtab)。这些空间由一道宁静的拱廊连接,拱廊两侧设有水池,不仅带来清凉舒适的体验,也象征着纯洁与反思。
为应对热带气候,清真寺采用被动式设计策略而非机械系统。建筑没有传统窗户,取而代之的是穿孔砖 jali 屏风(伊斯兰传统镂空砖墙)和垂直散热片,引入过滤后的光线与空气,使礼拜堂内全天都弥漫着柔和的光影变幻。高耸的天花板和雕塑感屋顶促进自然通风,引导热空气上升排出,同时维持内部空间的静谧与透气性。屋顶被视为 “第五立面”,成为引导光线、增强精神氛围的微妙设计元素。
建筑材料均为本地手工制品,包括实心砖、细节精致的 jali 屏风和碎砖马赛克地面。这些选择既赞颂了当地工匠的技艺,又确保了低维护成本的长期耐久性。设计避免使用高能耗的工业材料,既保持了环境敏感性,又控制了造价,将场所适配性置于过度装饰之上。除建筑本身外,这座清真寺已发展为以社区为中心的空间。其开放包容的环境和周到的设计不仅吸引了信众,也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访客。邻近道路自发形成了非正式市场,为当地小贩创造了小规模经济机会。场地内还设有一所哈菲兹伊斯兰学校(Hafezia Madrasa),未来计划增设教育项目(尤其是面向女孩的项目),进一步强化了清真寺的社会功能。
阿斯萨拉姆贾梅清真寺并未试图制造轰动效应,而是悄然证明:当建筑植根于本土智慧、以关怀为导向时,它既能应对环境现实、满足集体需求,又能提升社区凝聚力。通过谦逊的材料、被动式设计策略和包容性愿景,这座清真寺成为孟加拉国当代宗教建筑的典范 —— 既扎根于传统,又向未来敞开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