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留的原始钢筋筋混凝土和砖砌插入白色盒子的画廊设计
该画廊设计是金瑞根,其代表作 “空间 “是在 1971 年至 1977 年韩国军事独裁时期设计的建筑,通过使用韩国常见的建筑材料–内外砖,探索了韩国建筑的特性。在这座建筑旁边,他的弟子之一张世阳于 1997 年建造了一座开放式的玻璃建筑,作为新时代的象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为该地区的历史留下了印记。2014 年,一座传统的韩国韩屋搬迁至此,砖砌建筑被改建为博物馆,玻璃建筑则被改建为餐厅。
在同一地块的建筑后面,还有一座钢筋混凝土和砖砌的建筑。这一次,客户要求我们将其改造成一个画廊。巧合的是,我们在 2014 年第一次访问韩国时参观了这座博物馆,当时这座建筑刚刚更名为阿拉里奥博物馆。我记得当时我对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和舒适感印象深刻,但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参与这个项目。但世事难料。这种巧合有时确实会发生。虽然我非常感激。
但对我这个日本建筑师来说,参与第三座建筑(不包括韩屋)的设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看到师徒二人已经建造的两座建筑之间的完美对比之后。我了解到,这座建筑在玻璃楼建成之前就已经完工。建筑师们无拘无束地设计了这座建筑,并提交了建筑许可证。不过,他们被要求使用相同颜色的砖块砌筑外墙,因为这里是历史街区,金瑞根的杰作就矗立在大楼旁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在景观中插入另一个独特的景观并不合适,因此决定使用砖块来重新组织韩屋建成后仍未整理的场地外观,保留 Kim Swoo-geun 用砖块创造的世界观,并为整个场地设置背景。我们还想创造一座外表看起来没有变化的建筑,但当人们走近它、进入它并经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事件时,会感觉它与其他两座建筑不同。
为此,我们决定在现有的砖混结构骨架中插入一个 “白色立方体”,并使用各种类型的白色材料,让参观者在进入和走近建筑时感受到多种不同的白色。同时,我们初步计划拆除五层贵宾室的所有墙壁,将其四面打通,从而形成独特的序列,与外立面的黑砖形成明显对比,从远处看建筑也不会显露出白色的细微差别。
然而,在施工进行到一半时,我们发现,如果将师徒二人毗邻的南墙推倒,有可能会破坏这两座建筑,于是我们突然不得不改变设计方案。这就好比爬到了高山的第八站,又不得不回到第三站。于是,我们再次以第十站为目标,重新设计了项目,确保与已完成的部分保持一致。考虑到大理石等不可移动的白色元素的存在,我们决定尽可能保持白色立方体的白色。我们的设计序列只有三个元素:白色内墙、混凝土骨架和外墙砖。具体来说,在制作空间时,我们从 “白色 + 混凝土 + 砖 “的组合开始,根据每个地方所需的目的,逐一减去 “白色 + 混凝土”、”混凝土 + 砖”、然后是 “砖”、”混凝土”,最后是没有元素的 “开口”。
画廊的设计以纯白色为主,地板、墙壁和天花板全部由白色元素构成。连接每一层的楼梯间都有宽阔的开口,以便能看到外面的宫殿,内部也不是白色的,而是尽可能使用混凝土或其他与骨架相似的材料。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建立了一种重复模式,游客从白色立方体进入骨架空间,在登上高层时,可以看到宫殿之外的景色。在这个重复的过程中,宫殿外的景色逐渐发生变化,房间的用途也随之改变,一旦到达五层的贵宾室,白墙就会消失,出现更多的开口和镂空部分。当人们登上屋顶时,所有的元素都消失了,宫殿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地下室通过主入口与博物馆相连,博物馆一侧的砖块延伸至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