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间传输大文化的竹材料面馆设计
面馆=快餐=便捷,这是人们对面馆设计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对面馆的影响就在于越来越多的面馆开始迎合大众,又或者说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客源,一味的追寻干净敞亮,只为了展示自己的便携性和快餐性质。从而丢掉了商业空间应该具有的文化氛围。
面馆不止是面馆,它的存在往往有着不同的溯源。比如重庆小面是重庆人不可或缺的早餐,在以前叫做切面,也被称为“杠子面”;又比如宜宾燃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原名叙府燃面,早在清光绪年间,便开始有人经营…所以面馆更应该通过自己有限的空间,尽可能的传输自己的文化内容。
本次案例是由设计师蔡星宇完成的一家面馆,这家面馆名叫竹苑里面馆,店主老刘是宜宾人,在宜宾本地将自己的面馆经营的仅仅有条,同时也有不错的口碑和客源。从宜宾到成都,是老刘对自己做面手艺的自信,同时还有想把自家面馆在省城支撑起来的私心。在蔡星宇的设计下,这家面馆在成都落地,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热爱美食,热衷面食,做设计师这些年,光顾过大小数百家面馆,有时候图个省时,有时候图个省事,也有时候单纯的需要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来抚慰……却鲜少因为一家店,从视觉到味觉都能带给感官系统美好、特别的体验而一再光顾。”这是设计师蔡星宇对现在面馆感官的自述。
相信大家也都如此,或是因为省事,或是因为省时,对面馆选择回头的必定会是因为味觉,因为在视觉上所有的面馆都长的差不多。
佛教术语中,一切有为法都是因各种因缘而成,此理即为缘起。
故事回到某一天,设计师接到了面店老板老刘的委托,想把自己的店开到成都来。这引发了设计师的思考:“面”作为一种日常的快餐,仅仅只是为了快速解决吃饭的问题吗?显然不是。消费者究竟会对这样的空间抱有哪些期待呢?
餐饮空间对顾客来说吃的安心是基础要素,通常都会以干净、敞亮的状态呈现,而对于在餐饮空间中融入有趣的空间元素、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客人选择就餐的加分项,但过分注重也可能变成减分项(文化氛围另一种方面也在暗示消费门槛),当然这一切的讨论离不开空间的操盘者,想要借助空间输出什么。
不能左右客户的选址或产品定位,但至少可以借助设计,尽力让每一位路过的客人想要进去一探究竟,又或者换得来坐下的客人会心一笑。让客人在视觉上产生独特的记忆,这也是设计师为店主获得客源的一种方式。
在和店主的沟通中,一致认为与其照本宣科的做一家“中式快餐店”,传递出刻板、浅薄的讯息,不如在空间中讲诉一些更有诚意的故事。从而带动大家改变对面馆的刻板印象。
故事从他家在宜宾的面馆位于著名景点蜀南竹海脚下说起。对于宜宾的记忆,除了五粮液,那便是“竹”了,而面馆名字又叫做“竹苑里”。竹子顺理成章的成了这一次设计的重要元素。
那段时间设计师常常与老刘吃面聊天,聊他对这家店的期待,也聊怎么把面做得好吃。
他的面,浇头是当天清晨单锅炒制,面条从老家订购,不光蔬菜肉类也要去菜市采买新鲜的,小份约莫二两价格属实良心。
店铺尽管位于一处刚运营不久的商业体,但人流量不小,附近学校、单位、小区也都挺成熟了。可店铺不临街,怎么让它请进来数量有限的路客?能不能让这些人“帮助”他去吸引来更多的人?
如果用一个现代工业化的容器来盛装设计师觉得有些浪费,也极其容易让路客成为路人。也许,让这家店从感官上第一时间亲近顾客,展示出不做作的诚意,会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于是,在经过反复的考量之后,热气腾腾 x 烟火气 x 纯粹,就成为了空间关键词。
面馆的投资成本不宜过大。在节约成本和空间要达到一种纯粹感的双重限制下,设计师干脆把竹这个材料物尽其用到了极致,这还得得利于竹非一般的韧性,能够达到所有的设计预期效果。
大到外立面、天花板,小到桌椅、菜单、筷子,都以竹子节节呈现。将本就常出现在日常生活里的原材料稍加修饰,就能做出真诚的表达。
特别有趣的是,这个空间的顶面有一些横梁、管道,不能让我们把剖开的毛竹条平整的铺陈,没有刻意为之而收获的起伏感,却又真真儿有了“面条”的感觉。像是刚被竹筷从锅里挑起来,尾巴尖儿上还甩着面汤,在空中划出来诱人的弧度。
绿竹之中,红砖、褐木、黄色稻草泥取代了惯常的快餐店标配不锈钢、大白墙,共同构建出了属于一家街角面馆热气腾腾的温暖。暖胃的是一碗面条,暖心的是无论早出晚归,街角的那一盏明灯。
一家小小的面馆没有太多说头,它就像平静生活里的生活本活,不会给你带来多么大的冲击起伏,但却能用一碗碗扎实的面,让我们平静的拥抱生活。
项目名称 Name丨竹苑里面馆
项目地址 Location丨成都
项目面积 Area丨35㎡
装修成本 Cost | 15w
设计时间 Date丨2021年
设计公司 Company丨成都独角兽UNICORN设计
主创设计 Designer丨蔡星宇
设计团队 Team丨徐静
摄影 Photography丨宋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