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设计

这座新翻修的博物馆设计旨在致敬韩国传统青铜器 “Bangjja Yugi” 工匠李 Bongju 的作品。博物馆采用 “建筑中的建筑” 概念,在保留现有建筑原貌的同时,嵌入了新的夯土结构,形成新旧并置的独特空间。

仿造韩屋:韩国传统建筑的现代演绎
现有建筑原本是李 Bongju 传统青铜器作品 “Bangjja Yugi” 的档案馆。这座老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其外观被设计成韩国传统韩屋的样式,用混凝土浇筑并彩绘出仿木质元素。自现代化以来,韩国现代建筑中流行一种趋势:尽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却刻意模仿由木质格子结构构成的传统韩屋外观。

建筑中的建筑:新旧材料的对话
设计完整保留了现有建筑的结构及外墙内外饰面,同时在内部嵌入两个独立的夯土建筑体量和一座用于垂直交通的钢楼梯。每个展览空间按李 Bongju 的作品类型划分,如日常器皿、宗教圣物和乐器。参观者在穿行于现有建筑与新增夯土空间时,既能邂逅精美的青铜器,也能体验到旧建筑与新结构之间独特的建筑关系 —— 一边是材料的真实表达,另一边是对传统形制的模仿,而夯土材料本身则呼应着 “需经反复捶打方能如黄金般闪耀” 的工艺哲学。

传统上,李 Bongju 的 “Bangjja Yugi” 青铜器并非通过铸造而成,而是经手工捶打制成。工匠先打造一块名为 “baduk” 的大铁块,再由 11 名工匠协作捶打塑形。这种青铜器的制作过程被视为一种艺术行为,而夯土墙的建造过程与之异曲同工。

建筑采用木框架与厚夯土墙结合的结构,结构框架使用层压胶合木(Gluelam),框架间隙填充夯土,木质框架同时作为夯土的模板。

材料选用夯土、木材、铁和混凝土等原始本地材料,纯粹呈现材料的特性与纹理。现有建筑的外墙、室内及地面装饰材料尽可能重复利用;为控制自然光射入,现有建筑的窗户加装木质百叶窗,外部花园与室内空间通过新开设的洞口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