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砌体上的自然侵蚀书写建筑创伤修复叙事的疗养酒店设计
曼纳度假酒店设计最初建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由慈善组织 “士兵之母” 出资建造并得名。近十年来,这里收治了许多肺结核患者,他们希望通过在田园诗般的森林中生活来治愈疾病。这座疗养院由瑞士建筑师设计,避开了当时该地区盛行的新古典主义潮流,更明确地借鉴了中欧建筑的特点。尽管选址特意考虑了高海拔地区充足的氧气,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护理和康复,但 1938 年青霉素的引入使这类机构变得过时,曼纳疗养院被迫废弃,后来成为邻近各种建筑施工的建筑材料来源。疗养院内的设备遭到洗劫一空,珍贵的石材窗台被拆走用于新建建筑,而木质屋顶则被整体迁移到的黎波里镇的一家新医院。
斯特拉蒂斯・巴塔亚斯(Stratis Batayas)童年时期常在这一地区度过夏天,他决定收购并复兴这片地产,通过现代视角重新定义了接待、健康和静修的理念 —— 这些理念曾使其在最初的生命周期中成为理想之所,如今他将其打造成一个现代的圣地和旅游目的地。僻静的地理位置、未受破坏的自然环境,加上失落时代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我们将这一愿景转化为对这段悠久历史的乐观且尊重的延续。
为了给未受破坏的墙壁注入新的活力,跨越长达一个世纪的鸿沟,在不失去原有特征的前提下复兴这片地产,我们必须坚守其根源,同时以当代方式诠释古老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精准的改造,我们试图展示建筑群的不朽遗产,从而与该地点的根源和纯粹性建立深度连接。我们与考古当局密切合作,查阅档案资料以追溯最初的设计意图,并重建缺失的形态元素。我们承接历史的脉络,尽力为建筑的未来铺平道路,不受其过去的负担所限。
客户的愿景是用当代语言重新诠释山中圣地的概念。这家酒店必须既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也是一个创造社区并参与日常生活主要活动的场所。由于靠近雅典和周边村庄,它还必须成为全年皆宜的目的地,适合短暂或长期停留;同时,对于在旅途中寻求纯粹健康体验的旅行者来说,它本身也必须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区拥有希腊最广泛的徒步道网络之一,因此曼纳也是那些渴望与户外深度连接之人的理想之地。
曼纳的主楼沿水平轴线延伸,由一条主流通走廊分隔成与之平行的两翼。北翼几乎所有楼层都划分为客房单元,正面的 “钢琴 Noble”(首层主入口层)设有较大的公共区域。底层原本用于服务功能,新方案中保留这一用途,设有厨房和餐厅,以及所有必要的后台支持区域。由于最初设计中建筑平面和立面的对称布局从未完工,我们有机会重新规划酒店的入口,在侧立面增设主入口,并将其功能扩展到一座废弃的辅助建筑基底,为整体布局引入第二条横向轴线。
为了容纳设计要求的所有 32 间客房以及酒店运营所需的设施,同时不影响主楼的完整性,我们必须将其与这座新增建筑相连。此外,还需要在阁楼层为额外的客房层找到合适空间,这引发了一场关于建筑形态及其起源的有趣讨论:与希腊同类建筑通常采用较低屋顶不同,我们通过几何分析论证了缺失屋顶应有更大坡度的合理性,这一方案最终获得认可,且原始项目蓝图也证明其合理性,呼应了建筑概念的中欧根源。
抵达后,客人会在迎宾区受到接待。这是一个温馨的空间,当地特色茶点和壁炉旁的热饮首次为客人带来朴实的待客体验。步入休息区,吧台占据主导地位,其药剂师风格的复杂细木工设计清晰地呼应了疗养院过去的治愈历史。随着各种活动自然地填满空间,社区感油然而生。下层设有开放式厨房,邀请客人参与餐食准备,这些餐食将在餐厅供应,天气允许时也可延伸至户外区域。附属建筑的下层设有所有健康区域,从健身房到各种水疗设施,最终融入地形形成 “洞穴”,进一步探索与大地相连的纯粹空间特质。
客房内,经过拉丝处理的木质空间网格在水磨石和大理石地板图案中得到呼应,划分出睡眠、洗浴、更衣等子区域。必要处采用纹理玻璃填充网格,金属细节为整体色调增添亮点,柔软的织物则增加了一层舒适感。客房设施简洁直观,开放式衣柜和半透明设计提供了隐私过滤。网格元素源于原始标志性元素,如铁门上 muntins(窗格条)的精致细节,并在整个建筑的地板图案中再次出现。曼纳复兴的关键在于从结构到每一个细节对材料的巧妙重塑。
这座建筑本身是希腊最早的混合结构体系案例之一,楼板采用实用的结构混凝土,由两道纵向石墙支撑。这一创新体现在空间的显著跨度上,如底层大厅所示,这使得混凝土梁的引入成为必然。随着向建筑顶部延伸,结构效率要求材料轻量化,因此砌体采用砖块。这一逻辑在屋顶达到顶点,采用轻质木质顶部结构。主墙上以不对称的门洞图案穿孔,展现了特殊的结构理念,这种设计有助于传递垂直荷载,并解释了走廊两侧门洞高度的显著差异。厚石墙体现了百年建筑在能源效率方面的智慧,我们在必要处进一步加强隔热,以最大限度减少室内气候控制对机械系统的依赖。
除了混凝土(也出现在替代石材的预制装饰元素中,标志着建筑材料技术的转折点),材料饰面选择注重经济性,大部分来自附近地区:石材和水磨石均采自当地矿山,板栗木饰面板直接取自森林。这些展现地方特色和建筑构造的纯粹手法令我们特别着迷,并成为整个项目贯穿始终的极简主义理念的一部分。我们格外注重保留、延续和再利用材料,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复兴的生态足迹,选择自然饰面用于内外墙的平面或纹理抹灰,用当地砾石混合而成的类似材料替换严重损坏的水磨石地板,餐厅和水疗区底层的石材地板以及门槛和窗台也采用相应材料。
原始楼梯的预制水磨石构件通过压缩互锁,我们对其进行了大规模保护修复;修复附属建筑时,我们借鉴了主楼立面的分区元素,并以最低限度介入的玻璃走廊将其连接。对于磨损严重无法保留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我们精确复制以匹配原始构件。建筑外观的金属窗格、自然饰面和纯素皮革进一步完善了材料色调,这些材料不仅碳足迹低,而且会优雅地老化,表面形成的铜锈将展现自然过程的美感。最后,即使在自然 “接管” 后必要的园艺工作中,我们也采用再利用策略,为了通行和改善自然采光而不得不砍伐的树木,被重新制作成标志性家具,重获新生。
当地工匠参与了所有施工阶段,他们掌握石工、细木工甚至外墙石材特有的雕刻灌浆工艺。曼纳旨在成为一个永恒的圣地,人们在这里迷失,只为重新发现自我。在聚会空间中培养强烈的社区感,保留已消失的疗养院那种在隔离中治愈的印象,与自我连接的空间至关重要。宽敞的公共空间和僻静的区域共存,既允许向社区开放,也允许封闭内省;森林是发现地产历史、接近场地本质的理想背景。餐饮场所和水疗中心有望成为独立景点,借助知名专家的力量,将日常的重要习惯提升为仪式,而随着专门规划的徒步道和其他户外活动路线的完善,与田园景观的必然接触将进一步增强,为游客带来更完整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