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楼设计

此次旧房改造商业楼设计项目位于一个两栋建筑并排而立的场地:一栋 W2 建筑是建于 1949 年的韩屋,另一栋 W1 建筑则是 1968 年扩建的五层商业楼。这两座建筑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时代、材料与功能 —— 木材与钢筋混凝土的对比,居住与商业的差异,过去与现在的碰撞。设计并未选择修复或替换现有环境,而是通过在场地层叠的时间性与物质性之上叠加新的秩序,将这些迥异的元素和谐统一。

巷弄般的楼梯间:连接城市与建筑的桥梁
在林荫大道与后街的交汇处,两栋建筑的衔接点嵌入了一个形似巷弄的外部楼梯间。这个楼梯间作为 “间隙” 存在 —— 既是衔接城市与建筑断裂处的过渡空间,也是人流活动的通道。它超越了简单的物理连接,如同曾经激活老城街景的历史巷弄般,将两栋建筑交织在一起。

覆于失落记忆之上的立面
商业楼 W1 的临街立面构成了项目最具标志性的场景之一。设计通过模块化金属板重新诠释了传统韩屋瓦顶韵律形态的抽象图案。这种手法既唤醒了过往的痕迹,又具备实用价值:工厂预制的板材可在现场快速组装,最大限度减少对现有租户的干扰。立面并非怀旧式地复现过去,而是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当代建筑表达,创造出一面与不断演变的城市肌理微妙融合的外墙。

由光线与间隙编织的时间织物
翻新后的韩屋 W2 由两个关键元素定义:光线与间隙。设计在尽可能保留现有木结构的基础上,引入多种间隙让自然光深入室内。如同传统屋檐下滤过的阳光,光线在空间中投射出变幻的氛围,随着昼夜更迭增添层次感与流动性。尤其是层叠屋顶结构之间形成的空隙,不仅是结构上的间隙,更成为城市节奏与时光流逝渗入建筑的空间阈值。

叠加于过往之上的时间:层积的建筑
这个项目超越了简单的翻新行为。设计没有为追求新意而抹去历史痕迹,而是在现有结构之上叠加新的时间层与诠释。它表明,过去可以容纳新生的现代感性 —— 不是通过替换,而是通过重新调校其价值与节奏,使其在当代语境中产生共鸣。通过这种方式,建筑成为多重时间共存的容器,为城市层叠的历史提供了更丰富、更细腻的互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