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已于2022年2月4日也就是昨日正式开幕。冬奥会做出了一个勇敢的举动,在北京的冰区基础上增加了张家口和延庆两个雪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冬奥会三区制。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THAD)主导了张家口赛区和北京赛区首钢场馆的整体及所有场馆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延庆赛区的规划和场馆设计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负责。中国的建筑师们在约6年的建设周期内,在服务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同时,主动创造,将建筑规划方法和建筑设计紧密结合。

他们在 “总体规划、管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设备系统设计 “的基础上,提出了 “全方位空间干预 “的设计框架,完成了可持续发展冬奥会的中国实践。

张家口开发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台子城和邻近地区。它的规划面积约为12.03平方公里,分为三个组团。云顶雪山公园、古阳树集群和台儿庄雪乡。

1. 古杨树场馆群

古杨树群是历届冬奥会中最密集的雪上运动场馆群。总体设计为圆形。天圆地方的 “冰环 “连接着重要的建筑,其中包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双项中心和国家越野滑雪中心。

国家两项全能中心。双项运动是越野滑雪和射击的结合。根据顶级赛事的标准,场馆的设计考虑到了运动员,采用紧凑和独立的流线型设计。为支持运动员在赛前、赛中和赛后的需求,预留了充足的、设备齐全的辅助空间。同时,它还试图扩大观众视野的覆盖面。技术楼的建筑形式干净、简单、大方。为了实现比赛后的功能转换,内部隔墙配备了可移动和可拆卸的轻质隔墙系统。

由于平台的横截面类似于中国古代吉祥物 “如意 “的S形曲线,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被命名为 “雪如意”。与中国和世界上以前的平台设计不同。”雪地如意 “首先在运动员出发区提供了高峰空间。运动员可以从平台上看到远处的明朝长城遗迹。

在顶部的 “飞碟 “实体空间中开凿出一个圆形空间,在山顶空间中形成一个3900平方米的环形场地。跳台下的体育场最终可以被改造成一个传统的体育场。在施工过程中,将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工程技术,并提前对周围的山地植被进行保护和恢复。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占地106.55公顷,有5707平方米的永久建筑和17400平方米的临时设施空间。其作为越野滑雪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建造越野滑雪道、竞赛管理中心和观众席等。最低限度的干预是中心的设计原则,尽量减少永久性建筑的规模,整合比赛期间的功能。

通过建立临时设施解决奥运会期间的需求,在比赛结束后恢复自然生态,将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降到最低。越野赛道将多条赛道整合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将大部分越野赛道暴露在观众面前,从而增加比赛的观赏性,这在奥运越野赛道的设计中是独一无二的。

天空环形路 “冰环 “是基于之前瑞士团队提出的 “奥运巨环综合体 “的概念,连接关键建筑。天空环路分为东、西半环。西半环是从地面上竖起来的,东半环是一条登山小径。冰环的高架部分为前院区,作为观众通道,地面部分为后院区,作为赛事运营保障的工作区。这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以立体交通方式区分前后院,密集用地面积约为40000平方米。赛后,冰环将作为公共休闲健身区向公众开放。

山地广播中心及科技酒店包括A、B两座建筑,是古阳树组团的配套设施。酒店与自然山体相呼应;每层楼的轮廓与周围的地形相呼应。山地广播中心二楼和三楼的公共空间和演播室视角通过底层的架空和大跨度结构被抬高,形成一个连续的开放视野,”雪如意”、”冰环 “和山脉成为电视演播室的背景。同时,设计通过调整演播室窗户的角度、玻璃的折射率和反射系数等参数,优化了用户体验和直播效果。

云顶雪场–七个雪上竞赛场地中唯一一个将通过重新利用现有的滑雪场进行升级的场地–计划位于一个狭长的山谷中。总落差为488米,包括六条轨道和张家口山地信息中心。园区内主要采用预制临时建筑,以可灵活装卸的集装箱房屋为主,辅以帐篷等结构。外墙材料和颜色选用OSB单板和深色临时建筑框架,材料反射率从70%以上降至50%以下,以降低整体环境亮度。

台儿庄雪乡组团的主要冬奥设施是三个非竞赛场馆:奥运村、奖牌广场和制服及认证中心;组团确实没有竞赛场馆。它为到访张家口赛区的运动员和贵宾提供全面优质的配套服务,包括餐饮、商务、会议、文化、住宿等。台儿庄雪乡的详细规划方案展示了一个明显的Y字形蜿蜒于山谷中。

太子城考古公园的前身是12世纪晋朝章宗时代的太和宫。张家口开发区拟结合台子城遗址中的金代皇宫遗址,建立一个长400米、宽350米的台子城遗址考古公园。考古公园的总体设计保持了台子城遗址与周边景观环境的对位关系,强调了台子城遗址的方城结构和双城墙的城市布局,强调了沿南北中轴线和中轴线的重要院落的建筑分布关系。

张家口奥运村和张家口残奥村位于台儿庄雪乡,占地19.76公顷。在奥运会期间,冬奥会住宅区将由31栋房屋组成,分为十个组团。运动员餐厅、诊所、反兴奋剂中心、健身中心、宗教中心、休闲娱乐中心、驻地中心、代表团团长大厅、NOC/NPC服务中心、安保指挥中心等都设在住宅区内。

张家口市勋章广场位于太子城冰雪小镇的高铁站东侧。它的面积约为2公顷,可容纳3000人。与夏季奥运会不同的是,冬奥会的颁奖活动将集中在奖牌广场进行,在颁奖之前会有文化表演,为冬奥会营造出喜庆的文化氛围。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三大赛区之一,延庆赛区的核心区域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燕山君度山以南的海坨山地区和小海坨南麓的山谷地区。延庆竞赛区的核心区域重点建设两个竞赛场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滑行中心)、两个非竞赛场馆(延庆冬奥村和延庆山地服务中心),以及大量的配套基础设施。它是最具挑战性的冬奥区。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单一场馆模式和分布式布局。为了应对复杂的山地条件、雪上运动和奥运赛事的复合性质,场馆设计为涉及多个业务区域的雪上运动综合立体布局。依托小台山的自然地形特点,设计以 “山石 “作为赛道的主题。创造各种不同的赛道,在世界高山滑雪场地中确立地位,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难忘的比赛和观看体验。

国家滑翔中心位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核心区南部的延庆区。它是赛道的第一条滑道,它像一条龙,沿着比赛区入口以西的山脊由北向南蜿蜒。建设地点地形复杂,北侧山顶与南侧天底的高差约为150米,平均自然坡度超过16%。

延庆奥运村(残奥村)位于延庆区南部的东部。它位于海坨山脚下的一个自然形成的、相对平缓的冲积台地上。场地四周山林环绕,除了多样化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外,中心的村落遗址为场地增添了独特的历史和人文特色。除了遗址多样的地质景观和生态环境外,中心的村庄遗迹更增加了遗址独特的历史和人文特色。设计按安全性分为居住区、奥运村广场区和运营区,在功能上由公共组团和6个居住组团组成,并由供暖廊道连接。

延庆山服务中心位于延庆区核心区的南区。它位于海坨山脚下的中心谷地,是一个适度平缓而狭窄的台地。延庆山服务中心采用半覆盖式的土建设计。建筑物的北部隐藏在山体地貌之下。南端则逐层暴露。与自然地形的最高兼容性,以建立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采用 “量入为出 “和 “开源节流 “的策略,实施延庆区超低能耗和 “近零碳 “结构的示范工程。

西大庄科村位于延庆区的西南部,毗邻国家滑翔中心。它的修复、改造和升级为山村注入了现代活力,同时保留和延续了原有的格局、纹理和外观。所有村民都在这里得到了适当的改造,为冬奥会提供服务,并在冬奥会后过渡到冰雪产业。该项目制定并实施了一个可持续社会发展的概念,将现有山村的改造与大型活动和冬奥会风格的赛后服务相结合。

散布在赛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在充分满足过程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增强公共性和景观性,使其设计体现 “山林 “特色,在 “山林场馆,生态冬奥 “中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赛区主要承办冬奥会的冰上运动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在室内场地进行,其中大部分是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重建的。所有的冰场都将达到 “两栖 “能力,通过对现有场馆和设施的维修和升级,考虑到比赛的和赛后的使用要求,以适应冬季和夏季运动。唯一的新项目是首钢大飞机。

首钢大空 “飞天 “是世界上第一个大空的永久性场地。它也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个直接纳入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场馆。雕塑设计的灵感来自于场馆的轮廓曲线,反映了敦煌 “飞天阿帕拉 “彩带的形象。此外,该场馆的钢结构建筑允许为未来的比赛改变比赛轮廓。彩带的色彩感是由两层颜色创造的:腔内的白光通过孔洞进入,产生高光;外部的环境光照射到外表面的穿孔板上,产生底色。

该项目位于保定市涞源县祁山滑雪场的北部地区。它与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首钢大飞机完全一致,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好地适应赛道的机会。赛道由冬季和夏季使用的滑道和落地坡组成,为运动员提供了一年四季同等的训练条件。风洞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跳台滑雪训练风洞,能够产生高达50米/秒的风,为运动员提供空中飞行姿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