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设计

位于中国台湾省中山捷运站附近的一条安静的小巷里,占据了一栋老式4层复式公寓的第一层,该场地捕捉到了怀旧的台北的典型景观。就在场地的对面,有一座名为 “有求必应 “的传统寺庙,进一步丰富了台湾的当地场景和风格。在过去的四十年里,这所房子一直作为一个普通的办公室。

我们把小厨房打开,变成了画廊空间的一部分,而原来的红色压花地砖仍然显示出老房子的痕迹。后院曾经是一个扩展的仓库,被改造成一个户外花园。此外,入口处的墙被推后,形成了一个 “介于 “进出之间的室内庭院,引入了前院的景色,模糊了旧有的空间界限,带来了一种阴谋的感觉。

设计、功能和灵感的精神。我们想打破展览馆的刻板印象,以更接近于画廊和展览空间的方式呈现。我们希望改变参观者对照明的想法。

沉浸在大自然中。说到人们欣赏照明之美的时刻或空间,我认为是在大自然中,在山中,在空灵的某处。它们来自于我小时候在树丛中度过的时光,甚至作为一个成年人在森林中度过的时光。当在荒野或森林中时,人们会用灯或化妆火来包围自己的温暖。

这种自然而温暖的意象是我想为这个画廊创造的氛围。当我接触到BTC照明设备这个项目时,我想到的关键是山和森林的自然景观。 我想通过山的隐喻来呈现照明的美丽画面,用山木的有机排列来暗示 “背光 “的森林,创造一个似曾相识的自然环境。 环形路线也会让游客想起在山中的蜿蜒曲折,使他们的感官和潜意识回到自然中。 这将为观众带来更多 “身临其境 “的体验和想象力,因为他们四处走动并观看展出的照明设备。

自由和环形的路线也使看展品更有趣,因为景色不断变化,为空间创造了更多的印象。人们可能就会忘记他们其实是在室内。前院和后院的 “借景 “不仅模糊了室内和室外的界限,也为空间增加了自然和模糊的感觉。画廊的设计有的有灯光,有的没有灯光,无论哪种方式,都以美丽的景色为特色。我们希望观众能发现照明设备具有美学用途,而不仅仅是功能。这种身临其境的方式鼓励观众感受空间和照明设备,揭示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沉思。

东方意象。除了大自然,附近丰富的中国台湾本土意象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在设计初期就将东方的印象和质感与西方的照明工艺结合起来,为新的展览空间设计。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决定借助东方的绘画技巧来呈现自然的感觉。东方绘画中常见的 “散点透视 “是主要的设计方法。所有的景物都堆积在一个空间里。

画面中的森林和台湾的传统砖房;前院和后院新种植的树木和花盆也是风景的一部分,这样人们可以在空间中感受到自然和季节;从外面延伸到屋内的植物和石头与周期性材料相对应。夜幕降临时,小巷对面的宫殿里亮起的红灯笼(东方灯)和展厅里的西方灯光透过玻璃反射出连续的视觉感,所有这些都是利用散点透视的概念在空间里重叠的设计。

同时,考虑到整个项目的自然印象,我们希望呈现出自然的 “气 “的氛围,并再次将东方绘画的技法(山水画和浮世绘)转化到空间中:以自然界中水的三种形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为主题,天花板和墙壁上的白点暗指雪(固体状态),在浮世绘中。

在浮世绘中,雪或瀑布往往是用点描法描绘的。灯光森林中的白色花朵和台面是云(气体状态),目的是将观众带入东方绘画的具象世界。主要目的是引入森林中的云雾感,在动态构图中呈现空间的流动感。云也被用作吊灯锁,而雾一般被用来分隔产品类别和画线。在一定条件下,雾气台面可以变成展台或桌面。

最后,我们用透明的波浪板,一种当地社区常见的材料,来表达雨的质感,探索它的本质。这是一个介于物体之间的透明元素,就像在东方绘画中,具象的斜线经常被用来表达雨(见著名的浮世绘:Ohashi Atake Yutachi)。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实验性的方法为空间增添一丝气氛,并通过使用台湾普通家庭所拥有的普通材料来创造一种特殊的本地感觉。这些通过东方绘画的理念和技法在抽象与具象之间转换的自然元素叠加在一起,诉说着设计师对自然的各种体验和憧憬,以及与英国手工照明展示融合的想象力。

我们希望参观者能沉浸在这个自然的、中西合璧的空间里,在流动中一步步看到整个画面,在移动中看不同的风景。最后,在大厅的尽头回过头来,他们会看到森林的全貌,仿佛他们被捕捉到了大自然和山脉的意象。为了创造斑驳,带有孔隙的自然涂层和牡蛎壳的局部感觉也可以与整个房间的自然元素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