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古色古香景象新旧融合的综合楼设计
该综合楼设计选址毗邻南山外围的一个陡坡,面向从原龙山卫戍区通往花姆洞的陡峭道路。该地区通常被称为 “海防村”,最初是 1945 年解放后作为难民群体的高架定居点而形成的。后来,受到梨泰院附近独特的美军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复杂的城市背景,并在 2000 年后与梨泰院和庆里丹吉等商业区的发展交织在一起。虽然以新兴隆路下段为中心的商业区已初具规模,但环洞附近的海防村十字路口附近却呈现出古色古香的景象,既有本土文化,也有通过新兴市场振兴项目明智地融入的新来者。
洪潭工作室 “的前身是一栋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的老式公寓楼。这座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与附近的环境相似,该建筑经历了一系列翻修,从住宅功能演变为商业功能,形成了象征城市历史的不同沉积层。复杂背景下的层状沉积赋予了两个新颖的项目(商业和住宅),其垂直层次结构的安排是基于功能性的考虑,如街区背景、交通便利性和景观。
从一楼到二楼都是共享的艺术家工作室。同时,三楼和四楼的屋顶被指定为业主的城市休养地,这主要是因为业主经常出国旅行。连接这些项目的通道有机地运作着,就像一条建筑长廊,让人联想到附近陡峭的小巷,由共享走廊(外部)和住宅(内部)组成。
为了尊重建筑中蕴含的时间层次,并适应作为商业设施的新项目,一楼和二楼的公共空间采用了统一的白墙语汇。在将住宅和工作室的必要条件分解成一个个通道层次的同时,还融入了与住宅布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材料。
住宅层包括三楼和屋顶,经过垂直重组,重新构建了公共和私人空间,在分配的区域内形成了一栋主楼和一栋附楼。三楼的主要部分是住宅区,满足业主的私人活动需求,采用单卧室配置(1LDK)。五扇推拉门作为建筑元素,在视觉上将浴室、入口和储藏室等辅助空间与主要起居空间(包括厨房和餐厅)隔开。
通往附楼的小路是客人接待区和业主的工作区,沿着优美的弧形栏杆蜿蜒曲折,方便通往屋顶,将南山和首尔的美景尽收眼底。入口位于建筑的后立面,而正面则有一扇大窗户和一张桌子。降低的天花板高度确保了从桌子的视角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南山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