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楼设计

一个永久性的建筑博览会 – 这个宿舍楼设计位于巴黎第14区的巴黎国际大学城(CIUP)。这座大学城于1925年建立,主要为巴黎的国际学生提供住房,现在有40多座以不同国家命名的宿舍楼。它以其卓越的建筑收藏而闻名,如威廉-M-杜多克设计的 “荷兰学院”(Collège Néerlandais,1926)、勒-柯布西耶的 “瑞士馆”(The Pavilion Suisse,1930)、卢西奥-科斯塔和勒-柯布西耶的 “巴西之家”(Maison du Brésil,1954),以及克劳德-帕伦的 “伊朗馆”(Pavilion de L’Iran, 1969)。

期待已久的中国之家–1930年,在法国的中国建筑系学生于平利提出了一个中国之家,中文名为中古学社,作为他的毕业设计,因为CIUP无偿分配给中国一块土地。前年,来自巴黎各大学的中国学生组织了巴黎大学城中国之家实现协会,并发表了一份宣言,恳求当时的中国政府资助这样一个重要项目,但没有成功。余秋雨的图纸现在被保存在南京东南大学的档案馆里。最后,在2017年,举行了一个设计竞赛,为中国之家制作一个方案,正式名称为中国基金会。FCJZ x CAAU的方案从五个中法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获胜作品。

与景观共存–中国基金会,通常被称为 “中古学社 “或 “中国之家”,在CIUP的南边占据了一块相当狭窄的土地,其北边是一个运动场,南边是周边大道(环形公路)。

这个设施的最初想法是将300间单人宿舍和一个500人的文化活动厅组成一个概念性的村庄,然后为了更好地适应场地,在研究了中国南方的大家庭住房类型 “土楼 “后,将其简化为一个环形结构。”土楼 “在中国的意思是 “土楼”,因为它通常是用夯土建造的,另一个名字是大圆楼或 “大圆楼”,因为其典型的圆形结构。

勒-柯布西耶对瑞士馆的设计是以健康生活的概念为中心的,而我们今天也同样重视这个概念。因此,以土楼为主要灵感,我们将宿舍房间布置成围绕中央庭院的不规则开放环形,以便让学生的生活在愉悦的自然环境中展开。周围的区域和建筑的屋顶被设计成花园,而中央庭院的楼梯进一步将一系列的平台连接在一起,在建筑的中心创造了一个垂直景观。在批准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后,客户将该建筑诗意地命名为 “和园”,意思是和谐的花园。

具有文化基因的物质性–为了在建筑中实现与中国文化的独特基因联系,而不是像1930年余秋雨的设计那样通过风格或形象,灰土砖被用作外立面的主要材料;通过受中国古代传统纽带启发的各种砌砖技术,包括蝶形或悬臂砖,我们将能够实现多孔性、墙体浮雕以及投影屋檐,从而展示细节和工艺的建筑表现形式。

同时,建筑立面的起伏是表达房间个性的一种措施,因此他们的居民,同时也解决了来自周边的噪音污染问题。木栅栏围绕着庭院的整个内立面;与外立面的粘土砖一起,这样的材料构成再次重申了中国古代对建筑的定义–土木,同时也是一个本地项目,因为建筑上的砖是在欧洲手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