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设计

这座被动式设计的3层清真寺位于通勤车站前的密集区,底层有一所学校,作为周边社区的阳台。”建筑应该讲述它的时间和地点,但渴望永恒”。- 弗兰克-盖里。

永恒的建筑–早期在中东气候下按照伊斯兰传统建造的清真寺,有时是以堡垒周边的开放空间配置的形式呈现,建造时没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伴随着伊斯兰黄金时代开始的时间和建筑技术的发展,直到今天,清真寺的设计越来越普遍,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周边更加开放(门廊),并配备了某些几何、材料和华丽的特征。在Jami Al-Hurriyah清真寺中,我们试图通过对现场环境,如气候、文化、人们的习惯和被动的设计策略,来设计一座永恒的清真寺。

历史方法–在公元13世纪伊斯兰教进入印度尼西亚之初(伊斯兰教之后的1200年),许多在印度尼西亚被美化的清真寺仍然保持着它们的原始形式,这类似于(例如)印度教/佛教的寺庙,甚至东亚的宝塔,或者也采用清真寺所在地区的典型建筑的构造和装饰。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文化移植。

在随后的发展中,清真寺建筑采用了更多来自中东的形式,例如,荷兰东印度群岛政府在殖民时期引入的洋葱头屋顶和装饰物。从本质上讲,清真寺建筑在形式上没有规定,但强调的是社区的礼拜和社会交往的功能。我们认为,清真寺的建筑形式可以在不同的背景下发展并具有独特性,因为它体现了它所庇护的社区的身份和一种成为周围社区的天才之地的力量。

建筑策略–在Masjid Jami Al-Hurriyah(光之清真寺),我们试图创造一个不受时间约束的建筑,但通过与太阳、气候和这个地点的高强度公共互动建立对话,作为我们的 “翻译 “出现在策略和建筑设计元素中,具有强烈的环境借口。对清真寺建筑的新理解的策略。

3个倾斜的屋顶创造了序列–每个屋顶段将清真寺的区域划分为一个迎宾门廊、一个梯田式的礼拜区和一个主礼拜区。倾斜的屋顶提供了阴凉,并对雨水和热量做出反应。在每个屋顶的顶端都有一个 “天窗”,在礼拜者和时间之间建立起对话;通过它,自然光显示出一天中不同的祈祷时间。

在屋顶和尖塔形状的整合上象征 “安拉 “一词–从火车站方向的侧面看,3个屋顶段和塔的整合形成了安拉一词的象征。

热舒适度–这座清真寺的设计没有人工空调,通过提供最佳的交叉通风,合成木格子似乎提供了一个窗帘,并控制过热的渗透,使建筑能够保持舒适的热舒适。

楼梯、露台和庭院作为公共空间–清真寺的功能不仅是为了宗教目的,也是作为社区互动的中心,通过一个没有围墙的庭院,邀请周围社区的活动,以及建筑周边的楼梯作为坐的元素和一个无障碍的公共空间来呈现。